如何讓small talk 變成不止是small talk
- Chan Andy
- 2月20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不久前, 我參加一個如何找到海外工作的講座,雖然找海外工作對我來說應該不是太難的事,若真的要去的話, 我的個性是要做什麼事, 用遍各種方法全力以赴, 但還是好奇是否有別的方式是我不知道的。
講座的來賓提到他找海外工作的經驗, 雖然他在海外工作, 但他的生活很窄,他遇到的問題就是不知道要跟同事或客戶聊什麼,
除了工作以外沒有什麼愛好及興趣。
其實這己經不是我第一次聽到一樣的對話了, 我有二位久居在歐洲的台灣朋友, 他們的生活除了工作及他們的另一半, 幾乎沒有當地的朋友, 平時也是看台灣的新聞及youtube。
他們告訴我交當地朋友很難, 因為他們沒有跟他們一起成長,所以, 不會有共同的話題。但對我來說, 那跟沒出國有什麼不同, 不就是換個地方上班而己。我一直有一些深交的世界各地的一些朋友, 雖然疫情很久沒見了, 但彼此的感覺還在, 偶爾也會傳訊問候一下,
有些是因為同事或是客戶變成好朋友, 有些是在沙發客網站認識的,
我被朋友公認是哈啦王,可以很輕易的跟陌生朋友因為話題熟悉起來! 我雖然沒有長期住在國外, 但因為工作但是旅行的不少地方,而且,會試著在星期六日參加當地的活動,融入地方!
我試著鼓勵住國外的台灣朋友,若有一天你跟另外一半分開了或是因為某些原因另外一半不在了, 你因為工作或己經置產生活在當地,一定會感覺很寂莫,所以,一定要想辨法拓展生活圈!
我分析了我跟他們不同的地方, 發現到我很容易跟別人的生活產生連結而開始small talk, 之後產生更深的連結。雖然很多人都會說small talk要引人說話, 或是偶爾談論自己,準備一些自己的小故事或是試著記住大家的名字,明白來聚會的目的等,但徧徧我就是記名字很弱又有點臉盲的人! 而且若是常常要去陌生聚會, 有時難免會有點社交疲倦! 因為一定一開始講,由那裏來,做什麼工作, 今天天氣怎樣,好像每到一個新的社交場會,都免不了講來講去是這些話, 尤其是亞洲人不會動不動就跟旁邊的人大聊起來!
其實我學生時代是非常害羞不善言詞的人,但因為業務的工作,我發現我的新領域學習的方式都是由跟人對話開始, 所以, 我慢慢開始去接觸各式不同的人, 換位思考,了解他所在位置為什麼會有這樣子的想法! 記得,有位平時相處如冰的外國同事,有一天不知道話匣子打開之後, 告訴我非常多他私人的秘密跟生活的困擾,之後我們變成很好的朋友,十年一直到現在!
這個不帶目的的small talk 之後產生連結, 我覺得是可以培養的,
怎麼培養呢?
試著培養不同的興趣-有時可能不用太深入, 就是好玩, 像我現在就學吉它, 也沒什麼目的, 就是好玩. 之前我也玩過攀岩、抱石、拿過潛水證照、爬過百岳、也很喜歡看畫展,去國外跳swing, 這些試過的東西都會變成你在small talk的養份,不一定要都精,就是沒有目的好玩去試
換位思考- 朋友很願意告訴我一些他們的秘密,因為我不批評任何朋友做的事,除非他們傷害自己,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活,他們的秘密我會試著了解為什麼他們會想這樣子做,保持著開放的心聽著別人的故事, 有時就好像是看一場別人的故事的電影一樣,其實是十分有趣的。
經由一些興趣及做過事情的連結或聽別人的故事產生共鳴,你就很容易在small talk中跟人產生連結,也可以融入在不同的國家,或是即使你不出國住,偶爾旅行也能透過這樣的方式結交到各地的好朋友,進而拓展你的生活經驗及藉由跟人的交流更有世界觀!
這樣的日積月累,你便會慢慢開拓自己的眼界跟想法,也不會到陌生場合就一定要硬聊的感覺,可以很輕鬆自在的與人交流,不會因為融入不會有社交疲累的感覺!
讓我們一起來由SMALL TALK來培養我們的世界觀!